1.物質因素。
過冷性、過熱的食物、飲料、濃茶、咖啡、烈酒、辛辣等,會刺激胃粘膜,破壞粘膜屏障。
2.化學品。
阿司匹林及其他藥物干擾胃粘膜上皮細胞合成硫糖蛋白,使胃粘液減少,脂蛋白膜的保護作用減弱,以致胃粘膜充血、水腫、糜爛、出血、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以及胃粘膜的修復受到影響。
3.生物因素。
細菌及其毒素最常見的病原菌是沙門菌、嗜鹽菌、病原菌等,常見的病原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毒素桿菌,尤其是前者常見。食用污染細菌或毒素的食物幾個小時后就會發生胃炎,也就是說,腸炎同時發生。攝入葡萄球菌及其毒素后也可并發腸炎,且發病迅速。近年來因病毒性感染而發病的人數逐漸增加。
4.心理、神經因素。
精神、神經功能障礙、各種緊急情況下的危重狀態,以及機體變態(過敏性)反應都會引起急性胃粘膜炎癥損傷。
5.胃內異物、胃石、胃區放射治療。
均可由外源性刺激引起本病。
臨床表現。
由于臨床上因感染或食用了被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導致的急性單純性胃炎常見。一般起病較重,在食用污染食品后數小時至24小時內發病,癥狀有不同程度,表現為中腹部不適、疼痛、其主要癥狀為劇烈腹絞痛,厭食,惡心,嘔吐,通常伴隨腸炎,腹瀉,大便呈水狀,嚴重時會有發熱,吐或便血、脫水、休克、酸中毒等癥狀。因飲酒、刺激性食物、藥物刺激而導致的急性單純性胃炎,常表現為上腹部脹滿不適、疼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癥狀,癥狀有腸炎、下腹絞痛、腹瀉等。體檢時發現臍周和上腹部壓痛,腸鳴音亢進! z查
1.化驗。
由于病人末梢血白細胞數目少、中性粒細胞比例高,伴有腸炎的病人大便常規檢查時可發現少量粘液和紅細胞,經糞便培養可檢出致病菌。
2.其他輔助檢查。
胃粘膜明顯充血、水腫,有時可見糜爛、出血點,粘膜表面覆蓋有粘性炎性滲出物及粘液。但是并不需要做常規檢查。
區別診斷
1.急性膽囊炎。
癥狀為右上腹持續劇烈疼痛或絞痛,陣發性加重,可以放射到右肩,Murphy陽性。診斷方法有:腹部B超、CT、MRI等。2.急性胰腺炎。
患者常會出現暴飲暴食、膽管結石、突發性上腹部疼痛,重者有刀割樣疼痛,伴有持續性腹脹、惡心嘔吐;血尿淀粉酶早期升高,危重患者腹水中淀粉酶含量明顯增高。B超、CT等輔助檢查能發現胰腺彌漫性或局限性腫大,有助于診斷。
3.腔器官的穿孔。
患者多起病急驟,表現為腹部劇烈疼痛,體格檢查有壓痛及反跳痛,腹肌張力變薄,叩診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X線透視或平片可見膈下離氣。
4.腸阻塞
腸梗阻表現為持續性腹痛,陣發性加重,伴有劇烈嘔吐,大便不排出。早期、早期、中、高、高的腸鳴音或氣過聲,后期腸鳴減弱或消失。腹部X線平片上可見充氣小腸及多個液平。
并發癥
嘔吐,嚴重的腹瀉可引起水和/或酸堿平衡失調。
治療
1.共同處理。
不能吃對胃有刺激性的食物或藥物,飲食要清淡,必要的時候要禁食,多喝水,重的時候可以喝糖鹽水。
2.對癥治療。
針對不同癥狀采取相應的治療。
(1)腹痛者可以進行局部熱敷,疼痛嚴重的病人可以口服解痙止痛藥,如阿托品、復方顛茄片、山莨菪堿等。
(2)劇烈嘔吐時可注射甲氧氯普胺(胃復安)。
(3)如有必要,可通過口服諸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H2受體拮抗劑來降低粘膜炎癥,也可使用抗酸藥,如鋁碳酸鎂或硫糖鋁和粘膜保護劑。
健康熱線:021-6685 5555
地址:浦東新區上南路4091號(近凌兆路)
公安部備案號:31011502000970
ICP備案號:滬ICP備16020585號-19
醫療備案:滬衛(中醫)網審【2014】第20013號
本網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療及醫療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