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臨床上是指各種原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癥的持續改變,是一種常見病或多發病。發病人群男性高于女性,并且隨年齡的增長,慢性胃炎的發病率呈上升的趨勢,有道是“人到中年,胃病頻頻發生,總是治不好!”
為什么慢性胃炎總是治不好呢?
1、沒有對因治療
幽門螺桿菌感染、體內其他臟器的慢性疾病、不良刺激、營養供給不足、反流性胃炎等,都可能會導致慢性胃炎發生或復發。缺乏針對性的治療,很難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2、沒有重視持續治療
有的患者在服藥后,感覺自身癥狀有所緩解,以為病情好轉了,就沒有重視后續的用藥治療,其實,慢性胃炎的治療需要徹底去根,避免復發才行,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反而會反復發作。
此外,在生活上放松了警惕,不良習慣依舊進行,比如營養不良、吸煙酗酒、常吃辛辣食物等,胃炎就容易發作,甚至會逐步加重。
3、沒有重視情緒的改善
慢性胃炎的部分年輕患者,常常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大情緒壓抑,或者是部分老年人患者進入更年期后性情大變,情緒波動大,經常無端發脾氣。
此外,充滿負面情緒、精神抑郁、過度緊張和疲勞,這些都很容易造成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膽汁反流,從而誘發或加重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該如何治療?
很多人治療胃病,常說:“三分靠藥,七分靠養”,這句話還是有些道理的。
在治療方面,慢性胃炎的藥物治療主要就是口服抑酸藥和胃粘膜保護劑為主,再結合是否合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癥狀嚴重程度來決定是否需要聯合其他藥物。
此外,服用藥物治療的同時,日常生活中通過改善飲食、調節情志等調養腸胃,對于慢性胃炎的康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定時定量進食
胃酸分泌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即一日三餐時的分泌高峰,養成定時定量飲食的好習慣,有利于預防慢性胃病發生。
2、合理飲食
慢性胃炎建議吃易消化、含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比如稀飯、細面條、牛奶、軟米飯、豆漿菜等,等調養一段時間即可正常飲食。
但是,需要盡量避免吃油煎油膩食物及含粗纖維多的食物,不要吃生冷硬的食物和特別熱的食物,進食細嚼慢咽,以免引起血管擴張加重胃炎表現。
3、調節情志
保持心情舒暢很有必要,人的情緒與胃酸分泌及胃的消化作用有一定的關聯,比如有些人情緒低落時,即使碰到自己喜歡的食物,吃下去也會“味同嚼蠟”。因此,慢性胃炎患者在調養期間一定要注意情志的調節,保持精神放松,心情愉快。
4、合理運動
進食后,胃有節律性的蠕動,使食物在胃內與胃液充分混合,研磨成食糜,并逐漸排空。飯后立即進行劇烈活動,直接影響胃腸的血液供應,導致消化不良,所以,建議進后1小時后再進行鍛煉比較好,劇烈運動則需要2個小時以上。
健康熱線:021-6685 5555
地址:浦東新區上南路4091號(近凌兆路)
公安部備案號:31011502000970
ICP備案號:滬ICP備16020585號-19
醫療備案:滬衛(中醫)網審【2014】第20013號
本網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療及醫療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