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是一種常見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胃炎通常是單純性和糜爛性的。前者表現為上腹部不適、疼痛、厭食、惡心和嘔吐。后者主要表現為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現嘔血和黑糞。那么,那些原因會導致胃炎嗎?胃炎應該如何調節?
胃炎的原因是什么?
胃炎癥很常見,可以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是最近才發生的,一般不超過一個月。慢性時間長,兩三個月以上。兩者的病因不同。急性胃炎的病因如下:1。吃了不干凈的東西,含有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其中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桿菌是最常見的病菌。2.吃了一些刺激胃的食物,比如酸辣冷食物。3.有些藥物也會引起胃炎,如退燒藥、消炎藥、止痛藥,吃多了會損害胃。4.經常喝酒會誘發胃炎。5.腹部感冒也會引起胃炎。
慢性胃炎的病因比較復雜,除了以上因素還有很多。比如:1。慢性胃炎的常見病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2.體質差,胃腸動力差,導致膽汁回流,也會導致慢性胃炎。3.情緒因素,工作生活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尤其是年輕白領。4.不良飲食習慣,如三餐兩餐,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
此外,胃炎的發生與人們的日常不良習慣密切相關。第一,飲食習慣不好。長時間攝取濃茶、咖啡、胡椒、辣椒、粗糙食品,以及吃冷、熱、酸、辣、咸的食品,暴飲暴食,以及吃不衛生的食品等不良飲食習慣。此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引起胃炎。生活不規律,工作過度勞累,精神緊張,睡眠不足,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
胃炎患者應該注意什么?
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咖啡、酒、肉汁、辣椒、芥末、胡椒等刺激胃液分泌或損傷胃粘膜的食物。每個人對食物的反應都是特異性的,所以吃的食物要根據個人情況適當調整,不要完全禁食。
戒酸食品:酸度較高的水果,如:鳳梨、柳丁、桔子等,飯后食用,對潰瘍病人不會有太大刺激,因此不必禁止食用。
戒氣性食物:有些食物容易產氣,使病人有飽脹感,應避免攝食;但是食物是否會產氣引起不適,因人而異,可以根據個人經驗決定是否應該攝食。
胃炎的原因是什么?胃炎患者應定期定量進食,慢慢咀嚼和吞咽,放松心情,飯后稍作休息,然后開始工作。少量飲食可以避免胃腫脹或胃酸過多,胃酸過多可能會留在食道中,刺激食道粘膜。除了三餐,上午、下午、下午和睡覺前加點心。吃溫和的飲食,每頓飯從六種食物中廣泛攝入各種食物,以獲得均衡的營養,不要純粹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飯后不要躺下休息。
健康熱線:021-6685 5555
地址:浦東新區上南路4091號(近凌兆路)
公安部備案號:31011502000970
ICP備案號:滬ICP備16020585號-19
醫療備案:滬衛(中醫)網審【2014】第20013號
本網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療及醫療依據。